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大领域成果丰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十八

来源:   日期:2013-12-23 20:49:00 【字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大领域成果丰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十八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年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呈现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三年来,新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快速优化、提升教育硬环境和软实力,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新疆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着力优化教育资源,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90.86亿元,比2009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26%,教育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由5.7%稳步提高到6.5%,所占比例连续三年高于全国水平。帮扶三类教育民生工程(教育保障、学前双语、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资金163.28亿元。

    2、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截至2012年末,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9.85%,比2009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59%,比2009年提高0.3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和普通中专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1.70% 和87.95%,分别比2009年提高3.64和6.88个百分点;普通高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6.94%,比2009年提高9.25个百分点。

    3、学前教育大力发展。2012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710所,比2009年增加1454所;在园幼儿69.43万人,比2009年增长40%,年均增长11.9%;其中,少数民族在园幼儿46.89万人,占67.5%,年均增长17.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9.16%,比2009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全区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410.19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6.0%。

    4、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2012年,全区共有小学3535所,比2009年减少116所;在校生190.08万人,比2009年减少7.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30.10万人,占68.4%,与2009年基本持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79%,比2009年提高0.38个百分点。初中学校1131所,比2009年减少66所;在校生94.32万人,比2009年减少8.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59.27万人,占62.9%,比2009年减少4.1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7.72%,比2009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84.72%,比2009年提高11.12个百分点。

    5、高中阶段教育多元化发展。2012年,全区普通高中366所,比2009年减少47所。在校生44.07万人,比2009年增长10%。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兵团所属技工学校)254所,比2009年增加68所,在校生27.07万人,比2009年增长20%。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5所,比2009年增加15所,在校生15.91万人,比2009年增长10%;职业高中69所,比2009年减少13所,在校生5.73万人,比2009年增长1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79%,比2009年提高 7.93个百分点。

    6、双语教育加快推进。2012年,共招聘双语特岗教师2.5万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1.35余万人次。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167.86万人,比2009年增长68.8%,占66.6%,比重比2009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幼儿45.50万人,比2009年增长72.4%;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122.36万人,比2009年增长67.5%。

    7、内高班和区内高中班继续扩大。2012年,内高班办班城市达到44个,办班学校85所,比2009年增加5个城市,19所学校,招生8330人,在校生2.70万人。区内高中班办班城市8个,办班学校9所,招生614人,在校生0.14万人。区内初中班办班城市12个,办班学校24所,招生7400人,在校生1.86万人。2012年,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城市9个,办班学校33所,招生3230人,在校生0.60万人。

    8、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12年,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42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3所,高职(专科)院校21所,成人高等学校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在读研究生15456人, 比2009年增长30%;其中,博士生844人、硕士生14612人,均比2009年增长29.9%。招收研究生5701人,毕业研究生4073人,均比2009年增长40%。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6.87万人,招生7.80万人,毕业生6.46万人,比2009年增长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29%,比上年提高5.27个百分点。

    二、文化事业异彩纷呈

    (一) 文化艺术成果丰硕

    1、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拓宽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范围,先后在欧洲、中亚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中国新疆文化周”活动,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的“西迁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知名度越来越高。三年间,相继推出《万方乐奏》、《大巴扎》、《雪浴昆仑》、《乌鲁木齐的天空》等一批富有新疆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倾心打造《春天启航》、《春天绽放》、《来自天山的祝福》等大型文艺晚会,影响广泛、反响强烈。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上,《大美新疆》、《你好,阿凡提》受到各方面盛赞,获得金奖。

    2、文化成果惠及全疆百姓。截至2012年末,全疆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9个,艺术表演场所12个,公共图书馆102个,文化馆112个,博物馆73个,文物机构173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259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23个、社区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1145个、农家书屋9034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区、地、县、乡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自2011年开始,推出“百姓周末大舞台”,采取政府购买演出机制,全区近20个艺术表演团体提供了182场演出,受益观众11万人次。

    3、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维吾尔木卡姆、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麦西来甫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70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7项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7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60名,新疆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大区”。

    (二)广播影视事业取得新进展

    1、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末,新疆拥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64座,中短波发射功率2886千瓦;电视台8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83座。2012年,制作广播节目150套、77.72万小时;播出电视节目198套,制作电视节目9.25万小时。

    2、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2012年,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免费给每村每户安装机顶盒,南疆三地州基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全面完成。三年来,累计投资2.1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全区15307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边远农牧区50多万户,200多万群众都能收听收看高清晰广播电视节目。2012年,广播人口覆盖率95.34%,比2009年提高0.94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95.62%,比2009年提高0.8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16.8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0.18万户,分别比2009年增长19.8%、94.6%。

    3、影视产业迅速发展。2012年全年,拍摄故事片1部,译制少数民族故事片256部,全区新增影院12家、银幕43块,保持正常营业电影院61家,银幕231块。全年放映电影29.7万场(次),观影人数506万人(次)。

    (三)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1、新闻出版物种类繁多。2012年,全区12家出版社共出版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6种民族语言(文字)图书13520种,其中,新出版图书5985种,重印再版7535种,出版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245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占图书出版总量的60%。

    2、文化惠民实现全覆盖。实施“东风工程”,免费向全区赠阅点赠送6种语言文字图书395种、284.12万册,维、汉、哈3种语言音像制品68种、60.8万盒,赠阅年历招贴画255万张,6万册宗教教职人员读物。在南疆建设阅报栏2000个。建成农家书屋9034家,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和行政村。

    三、卫生事业日趋完善

    三年来,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预防、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成,各族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1、 医疗卫生投入快速增长。三年间,累计向基层医疗投入近67亿元。2009年-2011年,对全区82个县级医院和120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建设资金20.17亿元。而2012年一年,国家和自治区继续投入卫生项目资金就达到46.64亿元,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公共卫生项目和新农合专项补助项目等方面,相当于过去3年(2009-2011年)总和的2.3倍。

    2、 医疗卫生机构日臻完善。2012年,全区卫生机构总数7820个(不含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836个、卫生院92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1个、门诊部27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疾病防控中心(防疫站)224个、诊所和卫生所及医疗室4525个。与2009年相比,卫生机构总数增加532个。其中,医院增加73个、卫生院增加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增加1个、门诊部增加57个、疾病防控中心增加10个。特别是随着社区服务功能的扩大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2009年405个发展到744个,年均增长22.5%,方便了居民就近就医,有效缓解了各族群众尤其是低收入户“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 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壮大。2012年,全区卫生人员总数1500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5401人、执业医师40834人、执业助理医师8724人、注册护士5214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2.63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人。与2009年相比,卫生人员增长8.5%、卫生技术人员增长18.2%、执业医生增长9.7%;执业助理医师增长3.9%、注册护士增长29.0%、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增长7.1%。

    4、 医疗卫生设施规模扩大。2012年,全区卫生机构床位131542张。其中:医院床位103074张,占总床位的78.4%;卫生院床位21990张,占16.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3084张,占2.3%;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6.01张,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9张。与2009年相比,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22.7%,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23.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数增长1.7倍;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17.8%。

    5、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8386.56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4207.58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5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3887.53万人次,占46.4%。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诊所、卫生所、医务室诊疗1116.86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13.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671.52万人次,占8.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89.46万人次,占3.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院(所、站)诊疗280.56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3.3%。与2009年相比,总诊疗人次、医院诊疗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妇幼保健院(所、站)诊疗人次分别增长29.2%、22.9%、52.6%和50.0%。

    6、新农合保障水平快速提高。截至2012 年末,全区共设乡村卫生室10500个,比2009年增加3544个,年均增长14.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856人,比2009年增加5764人,年均增长21.9%。农牧区健康卡(“一卡通”)建设实现全面覆盖,12个地州36个县市已使用“一卡通”。全区参合农牧民人口1078.30万人,比2009年增加84.72万人,年均增长2.8%;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年人均筹集资金320.33元,比2009年提高205.43元,年均增长40.7%。

    7、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健全。截至2012 年末,全区共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91个,各级综合医院均设有妇产科,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截至2012年末,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3.83%,比2009年提高12.44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98.62%,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98.35%,分别比2009年提高2.33个百分点和2.35个百分点;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2.99%,比2009年提高7.64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 年41.79/10 万人下降至2011 年34.93/10 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9.48‰下降至28.78‰,婴儿死亡率由24.28‰下降至23.76‰,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1、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普及。截止2012年末,全区共完成49个县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8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4111个行政村 “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四个地、市以及30个县(市、区)实现了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2、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12 年,新疆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获得24个第一名,27个第二名,45个第三名。在国际比赛中获得3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在伦敦奥运会上,实现一金一银的历史性突破。在第12届全国冬运会上,收获2金、3银、2铜,多个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3、体育彩票筹集公益金再创新高。2012年,体育彩票销售额突破13亿元,达到13.17亿元,比2009年增长19.7%;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3.30亿元,比2009年增长7.8%,创历史新高。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责任编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