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助力新疆提速进位---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十二

来源:   日期:2013-12-24 11:09:00 【字号:

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助力新疆提速进位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年来,新疆科技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援疆工作加速了科技资源向新疆聚集,科技兴新战略推进,加快了新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十二

 

    一、创新型新疆建设全面启动

    2010年,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提出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战略选择,把科技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11年,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兴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引领工程、现代农牧业科技支撑工程、民生科技工程、资源与环境科技工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工程等“八大工程”,着力提高新疆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初,自治区第七次科技兴新工作会议,向全区发出了强化实施科技兴新、推进创新型新疆建设的动员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型新疆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援疆工作不断深化

    1、科技援疆规划发布实施。《全国科技援疆规划(2011-2020)》由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实施,提出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县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亚科技合作中心等一批科技援疆重点任务,从战略高度系统提出了推动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向我区集聚的总体思路与重大部署。全国科教援疆工作会议和两次科技援疆工作会议召开,推动形成了科技援疆的举国体制和长效机制。

    2、科技援疆项目启动实施。自治区同科技部进行了两次工作会商,三年来科技部支持新疆科技经费超过10亿元;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新疆战略生物资源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与新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织院士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咨询活动。国家基金委同自治区设立了联合基金,使新疆成为全国获得支持的三个省区之一,联合基金由每年3000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建立了自治区、兵团与19个援疆省市科技部门合作联席会议(19+2)机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基地、成果转化中心和地县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科技援疆项目启动实施。三年来,累计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338项,投入财政经费6000万元,带动各方投资17.11亿元,共引进内地先进技术和成果338项,优秀科技人才676人。联合实施援疆干部人才创新创业计划行动,支持44名援疆干部承担2012年度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三、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增加。2012年,自治区财政投入科技发展资金32.4亿元,增长22.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3.9个百分点。2009—2012年,争取国家基础研究经费6.3亿元,年均增长60%。

    2、全社会对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12年,新疆全社会R&D投入39.73亿元,比2009年增加17.92亿元,比2009年年均增长22.1% ;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3%,比2009年增长0.01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为10.67亿元,比2009年年均增长19.2%,占全部R&D经费支出总额的26.7%;企业资金27.82亿元,比2009年年均增长25.1%,占70.2%;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R&D经费中,85.6%和85.8%的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R&D经费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5.3%。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年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2012年,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支出28.81亿元,年均增长23.3%。企业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由2009年的64.6%,提高到2012年的72.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36%,与2009年持平。科研院所R&D经费支出6.95元,年均增长21.8%,占全社会R&D经费的17.5%,与2009年基本持平;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2.68亿元,年均增长33.4%,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由2009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6.7%。

    4、试验发展性R&D经费投入占主导地位。2012年,全社会用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07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30.9%,占73.2%;应用研究经费支出 7.48亿元,与2009年基本持平,占18.7%;基础研究类经费支出3.18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45.1%,占全部R&D经费的8.0%,主要集中在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

    5、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壮不断壮大。启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每年投入近7000万元经费,支持200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截至2012年末,新疆R&D活动人员26740人,比2009年增加6487人,年均增长9.7%; R&D活动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6884人,比2009年增加5657人,年均增长8.7%,占R&D人员的63.1%,;SCI收录新疆第一作者科技论文689篇,增长近1倍。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连续7年在全国排名第2。

    四、区域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三年来,通过设立和增加专项经费、支持科研条件改善、强化产学研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企业、科研机构、创新联盟和平台、科技园区等的支持力度,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昌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获准组建,新增国家创新型企业(含试点)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基地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4个。目前,自治区有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11个,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机构45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367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个。国家生产力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61个;国家创新型企业(含试点)1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基地6个,高新技术企业18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个;自治区创新型试点县市区4个;国家高新区2个、自治区高新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6个。

    五、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增加

    1、科技创新成果明显增加。2010—2012年,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7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占8.4%,国内领先水平的占54%;根据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新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在全国第23位,从第四类地区跃升至第三类地区;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和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在全国分别排名第14、15位,超过平均水平。2012年,新疆创新潜力在全国排名第7位,其中,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企业创新等指标分别列全国第1位、第9位、第8位。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由2008年全国第9位上升至2011年全国第3位。

    2、专利申请数快速增长。2012 年,受理专利申请7044项,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数1679件,占专利申请数的23.8%,均比2009年增长1.5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51项,增长2.8倍,年均增长40.9%。

    六、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来,紧紧围绕自治区“三化”建设和“两个可持续”目标,实施自治区科技项目4475项、投入经费8.5亿元,争取国家项目1502项、经费10.24亿元,组织实施了马产业、特色林果、设施农业、干空气能利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纳米碳材料、民族医药等20个自治区“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1、加速工业化和高新技术进程。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使“西电东输”、“疆电东送”成为现实;光学晶体功能材料为国家安全做出积极贡献;9英寸单晶硅片、并网逆变器、高级润滑油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有力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2、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抗逆基因的发掘与分子育种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使新疆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为棉花产业持续保持“单产”等四项全国第一提供了技术保障;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设施农业规模化高效生产;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动林果单产提高15~20%;干旱绿洲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和应用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发布了《新疆特色马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集中国家和自治区上亿元资金,形成了品种繁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深加工的全方位推进马产业发展的局面。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

    3、促进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地质勘查305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基础地质及矿产评价方法技术研究,提出新的成矿预测准则,圈定一批找矿靶区,发现一批矿产地。西天山及昆仑—阿尔金地区铁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新疆铁矿资源储量的大跃升,极大提升了新疆铁矿资源储量在全国的地位。

    4、科技惠民能力大幅提升。食管癌、高血压等新疆地区性、民族性、特高发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和预防诊治技术实现新突破;运用维吾尔医学诊治哮喘病取得突破,研制出寒喘祖帕颗粒、纳气平喘颗粒等药物;解决了重点脆弱生态区防沙治沙等一批生态综合治理技术难题,摸索出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贯彻自治区“民生建设年”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特派员、双语教学软件开发等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有259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和近6000名科技特派员,在全区88个县市区、869个乡镇场开展技术服务,辐射带动近140万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成为国家科技惠民试点省区,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在县市启动。

    七、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卓有成效

    三年来,新疆累计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含“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程”项目)41项,其中,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23项,“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程”项目18项,累计对13个地州市、23个县市进行了支持,其中南疆20项;项目涉及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产业。自治区拨款4120万元,地县两级财政匹配超过1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0亿余元。“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已成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解决经济发展瓶颈、抓经济和促民生的重要手段,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1、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根据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给予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如特色林果业、绿色畜产品、奶产业等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与带动当地新兴和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11-2013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万亩有机稻米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引进稻蟹养殖技术,改进稻米生产加工工艺, 2012年示范推广稻田养蟹面积近5000亩,蟹产量平均达到20公斤/亩,稻米产量达到400公斤/亩,增加效益4000多万元,建立试验示范稻米良种生产基地1000亩,成立稻花香蟹等合作社3个,稻米协会1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稻米生产链,引导米东区10万稻田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稻米生产基地和稻田立体生产养殖示范区转变。

    2、加速边远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围绕边境县的主导产业,促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县、乡科技推广人员合作,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园区,通过示范、推广与服务,向周边贫困区进行辐射。在新疆32个边境县市中,已有29个县市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占边境县市比例的90%以上。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边境县市“引进技术难”的现状。国家级边境贫困县—吉木乃县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绿色出口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订单,形成了蔬菜生产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为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项目期内新建蔬菜温室大棚408座,建成蔬菜生产示范基地510亩,累计生产各类蔬菜7350吨,实现产值近3600万元,蔬菜出口创汇209万美元,菜农较其他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370元。

    3、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水平。为县市提供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围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科技“二传手”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等。轮台县2010-2012年通过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白杏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每年培训果农5000余人,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责任编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