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谋发展 农村经济新气象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三

来源:   日期:2013-12-24 11:29:00 【字号:

抓机遇谋发展 农村经济新气象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之三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周年以来,新疆各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三农”问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201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20.4%,年均增长6.4%。实现农业增加值1320.57 亿元,增长19.1%,年均增长6.0%。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两连冠。

    2012年,新疆生产粮食1273万吨、棉花354万吨、肉类产品134万吨、牛奶132万吨、果品1222万吨(含果用瓜)、各类蔬菜1656万吨,形成了粮食、棉花、林果、经济作物、红色产业、畜牧业、设施农业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在全国粮、棉、果、畜四大基地的战略地位。人均粮食占有量570公斤,比全国高31%;人均棉花占有量158.5公斤,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1.5倍;人均肉类占有量60.1公斤,与全国基本持平;人均奶类占有量61公斤,是全国的2.1倍,人均果品占有量547.3公斤,是全国的3.1倍,人均蔬菜占有量(含工业用蔬菜)741.6公斤,比全国高41.7%。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

    二、农村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

    三年来,新疆充分依托中央和内地19省(市)援疆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推广粮食集中连片生产,做大、做强棉花产业优势,扶优扶强经济作物,提高红色产业和林果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农村经济趋向多元化、纵深发展。

    1、粮食:加大优势产业带规模发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并向全区41个主产县市集中。2008-2012年,新疆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3196.76万亩,比2009年增长4.9%,年均增长1.0%,粮食产量1273万吨,比2009年增长10.5%,年均增长3.8%,在粮食生产中,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加大核心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力度,提高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单产水平明显提升。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确保了新疆粮食生产“区内平衡、略有节余”,解决了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奠定了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地位。

    2、棉花:新疆独特的自然地域特征,使棉花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实现棉花高产高效,各棉花主产区大力引进援疆项目,不断连片优质高效棉田持续增加,棉花播种面积、总产、单产水平大幅提高。2012年,棉花总产量比2009年增长40.5%,年均增长11.9%,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51.7%,首次超过全国总产量的50%,棉花平均单产137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41.0%,其中,亩产超过150公斤以上的优质棉田约700万亩,占全区棉花总播面积的30%左右。新疆棉花在品质、单产、总产、商品量、调出量等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最大优质商品棉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战略储备棉生产基地。

    3、经济作物:油料、甜菜、打瓜、枸杞、啤酒花、芳香植物等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除棉花以外的其他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内部良性循环。①油料:总产量59.04万吨,与2009年基本持平;②甜菜:总产量577.19万吨,比2009年增长38%,年均增长11.3%。甜菜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糖料生产基地。③打瓜、枸杞、啤酒花产量分别达17万吨、6万吨和1.1万吨。

    4、红色产业:尽管工业番茄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近年来有些不景气,但红色产业依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①工业番茄:2012年,全区工业用番茄产量579.46万吨,番茄制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1/4,工业用番茄的下游产品番茄红色素保健产品已被人们广泛认可。②工业辣椒制品:2012年,全区工业用辣椒产量218.60万吨,比2009年增长2.5倍,工业辣椒已成为食品、生物、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料,产品不但大量销往内地省市,而且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日韩、印度等国,出口量约占销售量的一半左右,辣椒红素、辣椒精、辣椒碱出口欧美,赢得可观外汇。红色产业快速崛起和发展,成为新疆农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5、特色林果业:新疆独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新疆瓜果之乡的美名,特色林果成为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产品享誉海内外,三年来,新疆通过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品质为目标,实现了林果业由规模型扩张向提高品质、提高效益的内涵型增长转变,由分散建设向形成优势特色产品产业带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加工增值、开拓市场转变,不断打造品牌支撑,基本形成了新疆特色林果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体系。截至2012年,全区林果种植面积1522.73万亩,比2009年增长21.0%,年均增长6.6%。林果产品总产量(含果用瓜)1222.10万吨,比2009年增长15.5%,年均增长5.0%。其中,园林水果产量736.75万吨,比2009年增长30.4%,年均增长9.2%。林果产品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新疆林果业迅猛发展,已成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实现由林果大区向强区迈进。目前,新疆已建成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一带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多个高效林果生产基地。①红枣:种植面积由429.9万亩增加到710.5万亩,增长65.3%,年均增长18.2%,产量由29万吨猛增到145.4万吨,增长5倍,年均增71.2%;②香梨:种植面积由104.2万亩增加到105.4万亩,增长1.2%,产量由87.5万吨增到95.0万吨,增长8.6%,年均增长2.8%;③葡萄:种植面积由172.0万亩增加到215.0万亩,增长25.0%,年均增7.7%,产量由193.2万吨增到209.1万吨,增长8.2%,年均增长2.7%;④坚果:种植面积达569.41万亩,产量35.81万吨,其中:核桃产量31.36万吨;巴旦姆2.26万吨。均居全国前三位。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已跨入由基地建设向市场开拓转型的新阶段,市场开拓“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开始转入“走进去”阶段,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六大市场开拓呈现出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良好态势,自主经营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为广大消费者及时提供了大量天然、绿色、优质的新疆特色果品。

    6、畜牧业:三年来,依托援疆资金的大力扶持,新建、改扩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牲畜规模养殖化程度显著提高。2012年,全区牲畜存栏565.77万头,比2009年增长5.4%;牲畜出栏3737.3万头,增长19.2%;肉类总产量134.23万吨,增长16.4%,其中,牛肉产量36.2万吨,增长6.8%、羊肉产量48万吨,增长9.7%、猪肉产量30.2万吨,增长37.1%;牛奶产量132.21万吨,增长9.4%;禽蛋产量25.89万吨,增长11.6%;羊毛产量9.2万吨,增长21.1%;水产品产量12.53万吨,增长29.2%,。

    三、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抵御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三年来,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农业援疆建设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伊犁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塔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优质棉基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设施:截至2012年底,全区建成水库457座,总库容112.1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505.36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3000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20万亩。

    2、生态环境保护:以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有序推进,2012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07.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4.02%,提高到2012年4.24%,提高了0.22个百分点;国家实施了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退牧还草工程有效实施,新增草场围栏2891万亩,建成人工草料地38.03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 23.5%,提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农业机械化水平:三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对口支援省区对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积极性空前高涨。201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968.27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30.9%,年均增长9.4%,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34.26万台,比2009年增长57.3%,年均增长16.3%,农业机械结构向大中型机械方向发展,农机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宽。2012年,新疆农作物机耕率达98.6%、机播率达91.6%,机收率超过47.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第三,比2009年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由2009年的156.2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92.70万吨。

    四、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 科技兴农技术广泛应用

    1、农村劳动生产率: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平均每一乡村从业人员提供粮食2534公斤,与2009年持平略增;提供猪牛羊肉267.2公斤,比2009年增加10.9公斤;提供水果(含果用瓜)2432公斤,比2009年增加84公斤;提供蔬菜3296公斤,比2009年增加221公斤。

    2、土地产出率:粮食单产由2009年的385公斤/亩,提高到2012年的403公斤/亩,比全国高 14.2%;棉花单产由119公斤/亩,提高到137公斤/亩,比全国高41.2%;油菜单产由157公斤/亩,提高162公斤/亩,与全国基本持平;甜菜单产由4376公斤/亩,提高到4441公斤/亩,与全国基本持平。

    3、设施农业:在“技术援疆、科技援疆、资金援疆”等方面狠抓落实,通过援疆示范项目引路,基地带动,以设施农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日益高涨,设施农业成为新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突破口。2012年,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97万亩,比2009年增长1.8倍;总产量269.38万吨,比2009年增长1.6倍,温室大棚亩均收益3万元左右,最高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设施农业规模、产量和效益与2009年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本地反季节蔬菜、水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地方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382.2万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农业产业化:三年来,国家、自治区不断加大落实新疆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力度,上千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并落户新疆,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了农产品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活跃了农副产品市场。截至2012年末,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300个,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72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43亿元,增加值260.87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辐射带动了全区270万的农户增收,形成了以棉纺、粮油加工、糖业、瓜果及番茄、辣椒、肉类、奶业等为支柱产业的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加快了由新疆由农产品原料输出向商品输出的转变步伐。

    5、科技兴农:三年来,新疆把对科技兴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促进以粮、棉、果、畜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发展区域主导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先进的农业科学成果推广应用和普及转化步伐加快,一大批技术新、覆盖面广、增收明显的适用实效农业技术广泛应用,2012年,全区实施良种补贴的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其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约60%。畜牧生产牛良种率65%,羊品种优良化率75%,猪禽良种率达92%,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3%。

    五、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农民增收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作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年来,以农村安居、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公路建设等为重点的农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农村重大教育、卫生、文化项目,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新农合、新农保、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增收实现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94元,比2009 年增长 64.7%,年均增长18%,增幅跃居全国首位。收入不断增长,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村道路、农民生活、居住、出行等条件大为改善,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来,新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联系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现代农业“四大能力”显著提高,六大产业优势基本确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三年是全区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展望未来,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实现跨跃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农业农村工作仍将成为经济援疆、人才援疆、科技援疆、干部援疆的战略重点,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将充分利用已形成的良好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抓住机遇,创新求变,应对挑战,促进新疆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责任编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