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设成绩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来源:国家统计局设管司   日期:2013-12-24 18:35:00 【字号:

——改革开放30年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概览之五

    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产业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使长期以来困扰新疆经济 发展的交通能源等“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投资总量连上新台阶,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到2007年累计建成投产项目约8.8万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42.9亿元,投资规模逐年 扩大。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0.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41.4倍,年均增长18.6%,比改革开放前(1955年—1978 年)的年均速快11.4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连上新台阶,1991年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500亿元。进入“十五”时期,新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 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2003年投资总量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投资持续的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最强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59.5%,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各时期,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 力量和“三驾马车”中最活跃的 “一匹黑马”。
    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一)非国有经济投资迅猛增长,占据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前,新疆同全国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方式以国有经济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经济建设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中央和自治区投资。1978年新疆国有经 济投资占99.7%,其中99.4%的资金来源依靠国家预算和自治区投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国有经济投资 为主的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相辅相承共同投资的格局。目前股份制经济、个体私人经济、集体经济和外商及其他非国有经济的投资环境 得到空前的发展空间,投资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非国有经济投资总量仅有0.04亿元,到2007年就已经达到了842.2亿元,占全社会总投资的 45.5%,比1978年提高了45.2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经济投资505.2亿元,占非国有经济投资的60.0%;私营个体经济投资281.8亿 元,占33.5%。
    (二)第三产业投资加快,所占比重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国债资金,围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城市公共设施、教育及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进行大规模 的投资建设,使第三产业投资大幅攀升,所占比重明显提高。2007年,在投资总量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投资达到40.5%,比1978年提高了8.7个百分 点;第二产业的投资达到51.5%,下降了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达到8.0%,下降7.4个百分点。随着对第三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新疆的城乡建 设、城市设施、市场繁荣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地方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中央对新疆的投资分别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5.1%、54.0%、60.8%和51.0%,对投资的贡献 率分别为60.3%、53.1%、63.5%和42.4%。在国家巨大投入的扶持下,新疆建成了一大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 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进入“十五”以来,在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下,为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新疆投资提供了 更为有利的条件,这期间地方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60.9%,对投资的贡献率为72.7%,首次超过中央对新疆的投资力度。2007年新疆地方投资达到 1086.5亿元,比中央投资多322.1亿元,由此可见,地方投资对新疆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成果丰硕,基础设施投资与行业投资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30年来,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各级政府紧紧围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各行业的投资力度,使新疆在社会经济建设各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区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30年来累计投资1045.6亿元,年平均增长17.6%。
    优质棉基地建设,使全区棉花生产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棉花产业是新疆农业的第一大支柱,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的同时,也把新疆优 质棉基地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国债项目,这是全国唯一对棉花农作物连续三个五年纳入计(规)划中,从而得到国家大规模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疆棉花产 业的大发展。截至2006年底,共完成投资16.6亿元(国家补助资金7.5亿元),其中:地方完成投资10.8亿元(国家补助资金5亿元);兵团完成投 资5.8亿元(国家补助资金2.5亿元),建成各类项目423个,使全区棉花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目前,新疆棉花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平均亩产等7项指标上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首位,棉花产量达290万吨,比1978年增加51.7倍,棉花收 入占到全疆农民收入的30%,占到主产棉区农民收入的60%—70%。每年50%以上的棉花销往中国内地,棉花(原棉)出口量占到全国棉花(原棉)出口量 的70%以上,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利用世行贷款,大力发展畜牧业项目使广大农牧民受益。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是新疆畜牧业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外资项目,总投资4843万美元(约 合4.0亿元人民币),以发展细毛羊、肉羊为主。该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截至2007年底,已在9个地州实施共完成总投资2.9亿元人民币,共有 7878户农牧民受益于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其中细毛羊养殖户2638户,肉羊养殖户2174户,育肥户2914户。在受益户中80%以上为少数民族 家庭,为广大农牧民增支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仅“十五”期间,新疆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35.4亿元,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塔里木河治理初见 成效,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流域开发进展迅速;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和库车铜场等大型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中;病险水库加固、人畜饮水、大型灌 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农牧区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了以防洪、灌溉、调水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区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 溉面积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截至2006年,新疆已建成水库498座,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各级灌溉渠道34.2万公里,配套机电井 4.6万眼,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相继建成。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260.7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357.5万公顷。
    (二)工业投资增势强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疆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工业投资结构,加大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纺织、特色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投资力度,取得了长足发展。1978年到2007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186.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 41.0%。2007年工业投资931.4亿元,比1978年增长141.8倍,年平均增长18.7%,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0.3%。石油、煤炭和钢铁 等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引擎。
    石油石化工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石油石化产业是新疆工业的第一大产业,30年来对石油工业累计投资达到3039.3亿元,年均增长18.6%,尤其是 2000年以来,投资每年都超过百亿元,使石油开采及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西气东输、中哈石油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等工程相继建成并运营,成为国家陆地 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国最大的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在独山子即将落成。吐哈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勘探 开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了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提高了油气资源在新疆加工的能力,使油气加工的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一批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顺势而兴。目前 新疆已由过去克拉玛依一家油田,发展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及中石化西北石油局等多家石油生产企业,其中有四家石油化工企业已入围我国 500强企业,形成了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哈、塔里木四大石化基地,大型石化项目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已经显现。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 2604万吨,是1978年6.4倍;天然气产量210亿立方米,是1978年83.8倍;总油气当量在2007年达到470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现在 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煤炭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新疆蕴藏着预计储量达2.2万亿的丰富煤炭资源,随着市场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新疆煤炭资源优势凸显。经过多年的发展,相继建 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克州康苏、拜城铁力克、库车俄霍布拉克、塔城铁厂沟等一大批中小型矿区。仅2007年新疆 煤炭开采业投资达48.2亿元,总量超过了“十五”、“九五”等各时期,创历史新高。随着神华、鲁能、徐矿、华电、新汶、国投、开滦等一大批国内外的知名 企业进驻新疆,煤炭产业规划投入资金达数千亿元。为进一步发掘新疆煤炭资源的潜力,将煤炭就地转化,变成易于输送的电力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从而带动 了新疆煤炭产业的升级。煤电、煤化工也将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
   电力建设步伐加快,火电、水电、风电齐头并进。随着苇湖粱电厂增容改造工程、哈密二电厂、红雁池电厂四期工程的建设、库车火电厂、昌吉热电厂、新疆电网联 网和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新疆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30年来电力工业累计投资371.8亿元,发电量由1978年的21.2亿千瓦小时增加 到2007的417亿千瓦小时,增长18.7倍;年人均用电量2011千瓦时,是1978年的10.6倍。目前我区正在扩建玛纳斯电厂三期工程、哈密大南 湖等煤电基地为主的火电建设;察汗乌苏水电站、波波娜水电站、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开都河等为主的水电建设;达坂城等主要风区为主的风电建设;乌鲁木齐和地 州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和无电区域送电工程等为主的绿色电力建设。为加强电网主网架建设,实现全疆联网,加快“西电东送”建设的步伐奠定了良 好基础。
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投资新亮点。近年来,以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目标,投资建成了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以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米东区工业园区、库车化 工工业园区、轮胎化工园区等为代表的重化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效应彰显,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高。2007年,我区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 值193亿元,同比增长37%,其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3.7%,已成为带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瓶颈制约明显缓解
    公路交通快速发展,通行条件不断改善。1978年新疆公路通车里程仅2.4千公里,到2007年底公路通车运输里程达到14.5万公里,增长5.1倍,在 全国排名第10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7年总里程已经突破1000公里,为1025公里;农村公路12万公里;14个地、州、市通达了二级以上公 路,88个县、市通达了三级以上柏油路。尤其进入“十五”,公路交通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质量稳步提高的最好时期。目前,初步形成以 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辐射地、州、市、县、乡和农牧团场,东连甘肃省和青海省,南接西藏自治区,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北达 蒙古国的干支线公路交通网。   
2000年以来,新疆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30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里程达万余公里。国道312线奎屯至赛里木湖、国道314线小草湖至库尔 勒、克拉玛依至呼图壁高等级公路和阿拉尔至和田段第二条沙漠公路等一大批高速、一级公路的相继建成。目前国道312线星星峡至吐鲁番、赛里木湖至霍尔果 斯、国道218线清水河至伊宁、国道217线独山子至库车正在抓紧建设,国道314线库尔勒至库车高速公路、国道315线喀什至和田高等级公路、准东煤电 煤化工产业带公路等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公路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30年。这30年分别建成吐鲁番—库尔勒西段、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到了阿拉山口、 兰新铁路复线、库尔勒到喀什铁路以及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的建成通车,使新疆铁路总里程由1978年1031公里提高到2007年2925公 里,增长1.8倍,尤其是兰新复线的开通大幅度提升了客货运输量,出疆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新疆在建的铁路有6条:精 伊霍铁路、奎北铁路、乌精二线、吐库二线、乌准铁路、喀和铁路。其中,2004年底开工建设的精伊霍铁路是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后将成为继兰新铁路 后新疆向西开放的第二条国际铁路通道。另外,拟建的9条铁路包括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中巴(中国—巴基斯坦)铁路、哈密至临 河(内蒙古)铁路、阿拉山口至嘉峪关电气化铁路等,这些项目已列入铁路规划和正在做前期筹备工作,近几年将陆续开工建设。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新疆乃 至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目前,新疆已经运营的铁路近3000公里,正在建设的铁路有2200多公里,已列入规划和正在筹备建设的还有2000公里 左右。预计到2020年,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将从目前的3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左右,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达到1500公里,多条铁路通向周边国家。
    民航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30年以来,尤其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 机遇。自治区党政领导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加快机场建设的步伐,累计投资50亿元,先后新建了那拉提、喀纳斯机场;迁建了克拉 玛依、库尔勒机场;扩建了乌鲁木齐、喀什、和田、伊宁、阿勒泰机场;改建了库车机场、且末机场、塔城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老航站楼。其中,仅乌鲁木齐国际机 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一项投资达26亿元,将新增航站楼建筑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满足1045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使用要求。
 目前,新疆民航除了新建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还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 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2万公里。
    (四)通信设施与全国水平竞相发展
    从1981年至今,新疆电信累计投资435.8亿元,先后建成了乌鲁木齐经奎屯、博乐至伊犁,奎屯经克拉玛依到阿勒泰,吐鲁番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至和 田的数字微波干线电路;南北疆数字微波工程,西安经兰州、乌鲁木齐、伊宁到霍尔果斯口岸的四条群干线光缆;乌鲁木齐经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从茫崖出疆的第 二出疆光缆以及亚欧光缆新疆段的建成初步形成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讯体系。
    截止2007年底,新疆长途线路总长度达3.9万公路;本地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1.1万公里;固定长途交换机容量达28.6万门;宽带业务接入端口达到 107.4万个;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已达292.4万户;电话数量达到1486万部,电话普及率达72部/百人,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电信业收入实 现了翻番式增长,1990年达16亿元,2000年电信业务收入40.9亿元,2007年达103.2亿元。
    四、房地产市场繁荣,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从1985年新疆房地产市场开始起步至今,房地产市场繁荣活跃,开发力度加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态势良好。房地产业地位日趋增强,成为推动投资的着力点,促进消费的新亮点,拉动经济的增长点。
    投资规模创新高。新疆房地产市场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呈现出规模增、速度快、起伏大的发展态势。1990年至2007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达 956.0亿元,年平均增长35.6 %。其间的2000年和2001年增速最快,投资额分别为57.4亿元和97.9亿元,增幅达到1.4倍和70.5%,2002年出现回调,当年完成投资 额只有87.7亿元,比上年下降10.4%,2003年至2005年投资增速也一直呈下降趋势。2006年,我区在福利分房截止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开始复 苏,当年投资额达120.9亿元,增速达到18.9%,到2007年投资总额达168.3亿元,比2002年增长近一倍。成为2002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 资总量、增速增长最快的一年,改变了几年来投资总量徘徊不前,增速低迷的状况。
    投资比重上升,拉动支撑作用日益增强。1990年以来,新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GDP和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8%和9.1%,比1990年提升了4.4和8.0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已成为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和 速度的主力军,对新疆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从结构上看:新疆房地产市场渐趋成熟,企业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渐形成了以住宅为主、商务为辅的合理格局。 2007年住宅投资139.0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由1993年的74.2%提高到82.6%,年均增长28.9%,高于同期房地产投资增长水平。 其中,商用房、办公楼等亦占一定比例,与城市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从区域发展看:随着市政、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房地产开发区域迅速扩 大,一改以中心城区为开发重心的格局,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市为龙头,各地区联动的特点。2007年, 全区除乌鲁木齐市以外的地州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由2000年的25.8%提高到63.6%。全区15个地州市中有九个地区房地 产投资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商品房在建规模扩大,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新疆商品房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分别达到2053.8万平方米和1347.1万平方米,分别比 1995年增长6.5倍和12倍。商品房竣工面积890.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798.1万平方米,分别比1995年增长7.7倍和9.1倍,有 效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由1995年的16.6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20.4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势头良好。随着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消费购买力增强,住房需求量大幅增长。1995—2007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 5500.5万平方米,销售额986.0亿元。同时,住宅销售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住宅销售面积4972.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790.8亿元,分别占同期 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4%和销售额的80.2%。
    在房地产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商品房空置面积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区商品房空置面积289.2万平方米,比空置面积最多的2005年下降37.3%,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15.4万平方米,比最多的2003年下降63.2%。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责任编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