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面章节所叙述的那样,CPI的主要用途是监测通货膨胀、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社会各界所重视,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其被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为此,作为CPI编制工作者也深感责任也越来越大,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可靠、丰富的价格指数也是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国CPI编制工作的未来发展发展方向是什么?要向社会提供什么价格指数呢?
一、核心CPI
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或Underlying CPI)是近二十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统计部门编制公布的一种价格指数,是经济界分析由货币因素影响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均于月后公布每月的核心CPI。
因为CPI中食品、能源和烟酒类商品的价格受自然气候因素或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剧烈波动,进而造成价格总水平的涨跌,事实上这种涨跌与货币供应关系并不紧密。而剔除上述因素后编制的核心CPI则与货币供应关系较为密切,可作为研判货币因素造成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目前国际统计界计算核心CPI主要有三种口径。一种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项目后计算的CPI;第二种是扣除食品中的新鲜食品后计算的CPI;第三种是扣除食品、能源以及烟酒项目后计算的CPI。
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食品、能源供求关系的变动受自然环境、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远大于货币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编制口径采取了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计算的核心CPI。
国家统计局从2001年起按上述方法就开始了核心CPI测算工作。数据显示,相对于CPI来说,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变化较为平缓。
二、季节调整的CPI
季节效应是季度或月度统计数据序列在正常年度中表现出来的季节规律性变化。CPI的季节调整是为了消除CPI数据序列中的季节性变动因素,使之更能反映出数据的内在趋势,从而使月度CPI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目前,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大多在三个月内发布经过季节调整的CPI月环比指数。
国家统计局利用美国普查局研究的X-12季节调整方法,利用十年的CPI月度环比历史数据,剔除了季节因素、随机变动的不规则因素,测算出了经季节调整的月环比指数。
相对于未经调整的CPI月环比指数,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指数较为平滑,其意义在于剔除了季节性因素和随机不规则的影响因素后,可以反映CPI的长期变动趋势。
三、生活费用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人民群众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但也应该看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据测算,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4扩大到2006年的0.34,已经逼近0.4的警戒线。
近一两年来,我国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了广大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支出[FS:PAGE]占了他们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价格变动对这部分群体的影响更大。
如何反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我国目前编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大多数居民的所有消费品(包括基本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消费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程度,主要用于核算和监测通胀(通缩),不能直接地反映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受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因此,编制能够反映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上目前编制的该种类型的指数为生活费用指数(Cost Of Living Index)。目前,欧美国家大多编制了生活费用指数。以美国为例,美国ACCRA(社会经济委员会)从1968年起就在各城镇区域编制生活费用指数,共有336个城镇参与了此项调查。但是这种指数反映的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社会所有阶层(也包括中等偏上及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并不能完全照搬。我们于2006年开始了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基础研究,探讨出了一种能够反映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影响的价格指数,称为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OLI)。
我们利用2006年1月以来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资料,同时利用城镇居民收支资料测算出的COLI权数,编制了2006年以来我国城市COLI。见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1)COLI走势与城市CPI走势基本一致;(2)COLI涨幅几乎总是高于CPI的涨幅。究其原因,在于COLI中食品占的比重比CPI更大,而本轮CPI的上涨恰恰是食品价格持领涨态势。今年1-6月,城市CPI中食品类上涨7.1%,由此测算上半年COLI涨幅达到4.4%。